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

  • home
  • 簡介
  • 忠南的昨天
화면컨트롤메뉴
인쇄
화면확대
화면축소

忠南的今天

TabMenu SubList

起源
曆史
百濟的氣息

起源

忠清南道(忠南)位於韓半島中心部,北側與京畿道、東側與忠清北道、南側與全羅北道鄰接。

忠南往西可以眺望西海,大田市位於其中央。從公州長岐面石壯裏舊石器遺址(1964年發現)和到處散布的青銅器遺址可以看出忠清南道人在先史時代之後就聚集於此地生活。並且,三韓時期的政治先導國月支國曾一度位於天安稷山面(馬韓的心髒部)。在54個馬韓的小國中有15個國家處於忠南地區。忠南在三國時代屬百濟的領土。(漢城被高句麗攻克後,由漢城(現在的首爾)遷都到熊津(現在的公州)的公元475年(百濟王國被羅唐聯合軍征服)到公元660年,185年期間燦爛的百濟文化在忠南生根開花。

忠南在統一新羅時代又被稱爲“熊津都督府、所夫裏州(泗沘)、熊川府及熊州”等。忠南在後三國時代被編入後百濟領土。

在高麗時代被稱爲河南道、楊廣道、忠清州道、忠清道等,時或與京畿道合並又分離。

朝鮮時代1397年(太祖4年)楊廣道被分爲忠清道和京畿道,1598年(宣祖31年)將監營由忠州搬遷到公州。之後,又被稱爲公清道、忠清道、公洪道、忠洪道及公忠道等。1834年(純組34年)再次由公清道改爲忠清道。1896年(高宗33年) 依照皇命第36條,將全國重編爲13個道後,最終被稱爲現在的名稱-忠清南道。